当前位置:首页> 面具艺术 >藏式面具制作技艺
藏式面具制作技艺
2024-03-06     

面具,藏语音译为巴合是指用纸、布、木、金属、泥、石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可戴在头上进行宗教仪式、舞蹈、戏剧、歌舞等表演或供悬挂祭祀供奉、膜拜观赏用的人物和动物的面部造型艺术形式。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观念和生灵崇拜、神灵崇拜、祖先崇拜、图腾崇拜是藏族面具得以形成的基础。

藏族面具制作技艺流传于青海藏区、由藏族同胞传承。传承人代表:银杰、开曲乎活佛、冷本等,以宗教活动的方式传承。藏族面具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典型面孔,是藏族社会发展的缩影,每一种面具颜色代表一类较固定的角色。不同颜色在宗教羌姆面具中则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。其色彩具有藏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,运用抽象、象征、比喻等手法给色彩赋予了性格化特征。通过大同小异的宗教法会,以跳神、演藏戏的形式,宣传宗教思想,强化藏传佛教精神,从而把宗教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田。它作为一种形象而凝固的

喜怒哀乐的表情艺术品,从一开始就成为藏族悠久、凝重的历史文明发展的真实写照。藏族面具艺术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。

藏式面具制作技艺于 2021 7 月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;于 2020 1 月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